地矿新闻
《中国矿业报》“厅局长话找矿”专栏稿件
加快破解“攻深找盲”技术方法和理论难题
陕西地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屈永安
陕西地矿集团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充分利用陕西省地勘基金的同时,加大自有资金投入,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全力攻坚,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成果,为国家重要矿产资源的增储上产贡献了陕西地矿力量。
陕西地矿集团承担的省地勘基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以来,在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的统筹安排和大力支持下,陕西地矿集团共承担省地勘基金项目89项,总经费4.1亿元。2021-2024年共形成矿产地10处,其中大中型5处,探获新增资源量:金38.8吨、钨6.3万吨、铜7.4万吨、锌12万吨、萤石40万吨、重晶石874.3万吨、晶质石墨380.5万吨、石英砂1100万吨、地热矿产地4处;在省内新发现并探获黏土型锂矿1.2万吨,重稀土0.4万吨,铷矿27.1万吨(超大型)。
陕西地矿集团综合运用新理论新技术,常规深部和新区找矿取得新突破。小秦岭整装勘查区深部地质结构及隐伏矿体综合物探普查项目,综合运用找矿预测新技术,创新运用多种先进物探技术手段,对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地质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和研究,基本查明了巡马道断裂是导矿容矿一体的区域性大断裂,在断裂深部发现多个蚀变岩型金矿体。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小秦岭金矿田的找矿空间,证实了小秦岭金矿田深部第二个金成矿富集段的存在。安康北部黄龙-沈坝金矿矿集区深部找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圈定了3个深部靶区,将该整装勘查区内矿体最低赋存标高由+100米扩展至-650米,实现了矿体赋存空间的重大突破。高氟苦咸水地区定边西南部地下水勘查项目,在定边县张崾先镇建成勘查示范工程1处,系统总结了“咸中找淡,咸中取淡”勘查找水全链条技术方法流程,为该区域地下水勘查提供了技术引领。
陕西地矿集团围绕我国急需矿产资源,在重要战略性矿产找矿方面取得新突破。山阳县园门楼一带金铜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工作区内共圈出17条铜矿体,累计厚度31.46米。今年预计可提交铜10万吨(中型)以上,取得秦岭东段铜矿勘查的重大突破。在镇安西部以钨为主的多金属会战区,陕西地矿集团运用多种工作手段,预测工作区内存在多期显著的成矿富集事件,深部可能存在成矿富集区段。今年矿集区内预期累计提交钨资源量7万吨以上,达大型规模。
陕西地矿集团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推进找矿项目集团化作战,创新采用“集团牵头,基层单位分专业+分片区负责”的集团化找矿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首次实施的镇安县早阳山成矿带铜钴矿选区勘查项目取得较好的找矿成果。
此外,陕西地矿集团还加大自有资金投入,扩大对外合作,聚力攻坚实现找矿突破。集团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风险勘查专项资金、3000万元的地质科研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找矿突破。“十四五”以来,共实施自主风险勘查项目9个,累计投入自有资金近亿元,在金、铅锌、石英岩、地热等资源方面取得较好找矿成果。同时,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联合开展的镇坪地区页岩气调查评价项目,创建了“逆冲推覆”页岩气控藏新模式,圈定102平方公里勘探有利区,获得累计厚度314米/35层的页岩气层,展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2025年,陕西地矿集团着力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加力提速。同时,科学谋划“十五五”找矿工作部署。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国家战略性矿产以及陕西省急需特色矿产资源,在省内重要成矿区带和矿集区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勘查工作,圈定新的找矿靶区和勘查区块,发现和勘查评价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中型以上矿产地。二是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赋能地质工作。加大战略性矿产成矿理论、成矿规律、找矿预测研究,破解“攻深找盲”技术方法和理论难题,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大抓科研项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三是实施“北跨西进”战略,服务西部地区地质找矿工作。聚焦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着力实施地质技术服务援藏、援疆,推动地质勘查工作地域“北跨西进”,助力西部地区实现找矿突破,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陕西地矿力量。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5年4月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