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2024新澳门原料网

地矿新闻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地矿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矿新闻>>地矿新闻

何以不死 唯有精神——赵廷周总经理为武国柱长篇报告文学《区调之魂》作序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地矿新闻     阅读次数:1309     发布时间:2015-07-30

       纵横60年区调工作风风雨雨,追忆三代地质人悲悯情怀。《区调之魂》截取了区调队有限的纷繁复杂的工作场景和其中的人物生存片段,在一种平实的叙述中,一点一滴挖掘了一条当代地勘队伍变迁的长河。现实中的我们,都能在长河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既能清楚的看到河里的泥石、藻藻、鱼虾、贝蟹,也能看到整条河流的暗流涌动,以及涌动下河面上的风云卷舒,那卓越的区调工作成就及支撑地质工作者一往无前的魂魄。

       区调是地质工作的先锋,其工作性质决定了这些人是拓荒者,开路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与日月星辰同行,与旷野生灵为伴,从挺拔的秦岭到多雨的巴山,从戈壁沙漠到雪域高原,处处都留下他们浸满汗水的足迹,四周慨然回荡着地质队员们爽朗的笑声。一双布满老茧的铁脚板丈量着祖国的山山水水,然后用地质锤在大地上刻下敲打的印记,用放大镜观察几十亿年来岩石的记忆和金属闪烁的光泽,GPS不断上升的高度如同他们火样高涨的热情。

       难忘秦巴,每天清晨,悦耳的鸟鸣吹响了他们出征的号角,沐浴着阳光与晨露,肩背干粮和地质人的三件宝—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走进深山密林。挥舞着手中那面鲜红的勘探旗帜,凶猛的野兽被他们吓跑,呼啸的山洪被他们踩在脚下,意外发现的矿藏使他们欣喜若狂。夜晚,披着星光归来,一杯自制的酽茶,除去一天的疲倦。恬静如水的月色不经意间又勾起他们对亲人浓浓的思念。长年累月的野外生涯炼就了他们健硕的体魄和宽广的心胸。他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一个又一个区调项目的胜利。

       难忘青藏,雪域高原变幻无常的天气和强烈的高原反应,没有使他们怯步,那响彻云霄的呐喊之声,凶残的狼群被赶跑,狂风暴雪为队员们激情伴奏,那四季缄默的裸岩将地球鲜活的历史向远方的地质队员尽情展现,羚羊跑过的地方,神鹰掠过的地方,处处都留下了区调地质人辛勤工作的身影。有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在感召着他们,在世界屋脊高寒地带完成区调勘查伟大壮举。虽然一路尘沙吹黄他们的脸颊,但他们是区调地质的传人,永远有着不屈的风骨和沸腾奔放的热血。

       更难忘2005年,为了配合全局产业结构调整,区研院抽走了60余名地质技术骨干充实省地调院,致使区研院技术队伍完全解体,勘查能力丧失殆尽。从当时情景看,这支一度纵横驰骋、享誉全国、有着50年历史的区调专业队伍退出地质勘查领域已经成为必然。

       区研院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区研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是默收常规,按照已经确定的路子不死不活下去,还是另辟蹊径,谋求生存发展之道。经过凤凰涅槃般艰难的抉择,区研院最终鼓起了决心走出迷茫、徘徊的勇气,确定了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再次创业的思路。决心“用3—5年时间,重新建设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地质勘查队伍,重振昔日区调雄风”。

       “区研院不是已经丧失了勘查能力,为何又在强手如林的新疆地质市场再露锋芒?这支处境艰难的队伍究竟采取了什么招数,在短短的一年之间又得以起死回生、东山再起?”面对不死的区研院,人们惊讶、诧异、感叹!

       这其实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动写照;更是区调精神不死的鲜活例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2008年陕西省地矿局率先走上企业之路,开了全国地勘单位改革改制的先河。

       纵观国内外企业的兴衰荣辱史,一个不可忽视的企业发展走向,也可以归咎为企业成长模式吧,那就是从产品开始,到大量附加了文化的产品结束。据此将企业分为三六九等。即:三流企业作产品,二流企业做管理,一流企业做文化。

       陕西地矿总公司所属的企业该算哪一流企业呢?不管算哪一流的企业,地矿总公司在诞生之际,就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大胆的追求与刻不容缓地建设。

       然而,在追求地矿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按照企业通行的惯例,它至少有三层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繁荣发展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东西。最初创立的企业,发展不景气的企业,处于低谷中的企业,企业文化是不肖一顾的。道理很简单,初创时的企业,是以有形或者无形产品存在于社会之中。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有了人的形体,距离人的自立自强还差的远的很。不景气和低谷中的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将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企业文化应运而生于企业发展的高峰,处于高峰中的企业也只有仰仗于文化才能助推企业在高峰运行,或者往更高峰上攀登。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高决策班子的文化。企业需要领头羊,需要能人治理,需要制度管理。推开企业文化的窗户瞭望,企业的思维、境界、目标都是以企业最高决策者的走向而走向的。没有经过企业最高决策者思维的战略,发展方向,奋斗目标,注定不可行;没有经过企业最高决策者倡导并实践的发展概括,注定出现不了企业文化的结晶。

       企业文化必定是有一定的艺术形式为载体的文化。这方面最为明晰的例子就是地矿文化。虽然地矿文化不是企业条件下的产物,至少用来说明文化是要有一定形式来表现的,是没有问题的。

       由过去传承到今天,仍然为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光荣”,“四特别”,简单的几句话,涵盖了几代地矿人的心声、行动,体现了从上到下的意志。而且地矿文化中还有歌曲“勘探队员之歌”供全社会传唱;有“年轻一代”电影供我们怀念,供全社会了解欣赏。

       “勘探队员之歌”和“年轻一代”等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地矿文化的经典代表作品,它们是里程碑,盎然屹立在地勘历史发展的大道上。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矿文化,并没有因行政隶属关系被割断而割断;地矿文化的生命力,也没有因为地勘单位被属地化、被企业化了而丧失。这是几代地质父与子的关系,更是砸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关系。

       然而,现在再高谈阔论“三光荣,四特别”,感觉没有涵盖发展变化的地勘形势。以“以艰苦奋斗为荣”为例。艰苦是地质人的职业内容。何况,从过去到现在,地质工作者在秦岭、在青藏高原所经历的,那岂是一个“苦”字所能囊括的,那是生与死的考验啊!

       时过境迁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奋斗的对象都发生了变化,而我们所保定的信念、所喊的口号也必须与时俱进。

       从浓厚的事业体制下脱胎而来的地矿企业,创立新的企业文化,条件尚不具备。眼下借原由地矿文化的外壳,赋予新的内容却是我们能做得到的。比如,“三光荣”可有老新之分。新的三光荣应为:以融入社会为荣,以开拓市场为荣,以勇于担当为荣。

       平心而论,区研院也罢,整个地矿总公司也罢,仍处在企业发展的上升阶段。地矿企业应尽快走出打工经济的生存圈子,以独有的相对优势为契机、为抓手。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主打企业,并做大做强主打企业,为企业文化的产生创造自然而然形成的氛围。

       一个有着近60年区调地质辉煌历史的区调队;一个有着三代区调地质人不懈奋斗心路历程的区研院。谁能喝令时间倒退,让那一幅幅区调地质业绩的画面闪回;让那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放?《区调之魂》书稿,赫然呈现,洋洋十几万言,历书区调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宛如生命之书至高无上,不能随意翻阅,也不能合上;精彩的段落如同醇郁的美酒,怡人而馨香。

       啊!心爱的区调人,其中的岁月、目标和理想,都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空中绽放。现在每一天的白云里,鲜花、小草、绿叶,依然在努力呼唤,尽情的歌唱。

       如同写作,阅读,也需要一气呵完。随后,掩《区调之魂》之卷:有历历在目的精彩片段吗?有过目不忘的人和事吗?有发人深思的、给人启迪的、值得回味的东西吗?

       有啊!而且还不止一处。不信,《区调之魂》就在您身边,不妨您拨冗抽闲去翻一翻、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