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2024新澳门原料网

地矿新闻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地矿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矿新闻>>地矿新闻

读《梁家河》有感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地矿新闻     阅读次数:1293     发布时间:2018-11-02

        最近单位开展了诵读《梁家河》的活动,再次掀起了学习梁家河的热潮,我也加入了诵读的行列,并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梁家河插队时七年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讲述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故事。梁家河,一个小村子,蕴涵着大智慧,在这里,习近平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经历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在他的引领下,梁家河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凭着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贫困的阴霾中逐步走向了阳光灿烂的新时代。书中那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最深刻的体悟,最朴实的情怀,其中所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务实苦干的作风以及同群众同甘共苦的真情,让我十分敬佩与感动。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初到梁家河,繁华与贫困、理想和现实在习近平这个北京娃心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有些失落,“面包喂狗”和“不跟红旗走”事件,又给他的插队生活蒙上了阴影。他有过孤独,有过迷茫,但是他相信融入群众、依靠群众是最靠谱的事情,再次回到梁家河,习近平就表明了“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的决心。插队期间,习近平跟着村里人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放羊,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他还学会了自己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怨言,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找到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法宝,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
 
        面对梁家河土地贫瘠,缺吃少用,用电用水困难的现状,习近平敢为人先,学习建设沼气经验技术,建成了当时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为了让群众能够实用,他把上级奖励的一个三轮摩托换成了一台拖拉机;他亲自编写“战斗口号”带领人民群众修建了一座座大坝……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打水坠坝、建沼气、修公路、成立铁业社、办扫盲班……村民一步一步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1975年10月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全村人排成长队给习近平告别,一直送他到十多里外。习近平虽然离开梁家河了,但他还一直牵挂、帮助着这里的人,他的感召力也一直存在,村民在党的带领下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过上了好的生活。看到“家家户户都过上好光景”,“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从土窑洞到新楼房”,“生病不用硬扛着”,“农民变身上班族”,相信习总书记和我们每个读者都感到无比欣慰。
 
        我认为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故事给我们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觉悟做了典范。作为一名基层的支部书记,我们要深入领会总书记立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到基层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基层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收获人生大智慧;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困难敢闯会干,敢于担当进取,真正做到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候豁得出去,把党赋予的各项工作完成好;作为一名工勘人,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有意识地到艰苦环境中去实践、去锻炼、去升华,在攻坚克难中完善自身,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做好工作,为职工群众做好服务,为甲方排忧解难,建设出更多的优质工程,推动陕西工勘院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