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2024新澳门原料网

地矿文化

最新新闻
图片新闻
地矿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矿文化

“坡仙”的民本思想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地矿文化     阅读次数:4245     发布时间:2023-09-13

    “坡仙”苏轼可以分享的太多了。1000多年过去,苏轼65年的人生,一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000多篇散文,书法绘画不计其数。无论是他留下的作品,还是他发明的菜谱,亦或是他留下的苏堤,各处的东坡遗迹,还是对文化的贡献,至今都在民间流传甚广,让人津津乐道。谈起他就像在说一个昨天的故人,一个今天的朋友。当你读他的“诗酒趁年华”“此心安处是吾乡”“春宵一刻值千金”,那种青年才俊的鲜爽感会扑面而来;当你读他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仕途的坎坷与苦闷,郁郁不得志的愁苦就直入心底;最能引起共鸣的是他在苦难中淬炼出来的旷达精神:“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到最终超越苦难后,真正豁达的“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近一直在回味武侠剧《莲花楼》,少年得志威震江湖的盟主少侠李相夷,正如人生得意的天才文豪苏轼;而被设计中毒功名俱败的江湖游医李莲花,则如一贬再贬的苏东坡。苏轼的少侠之时难免锋芒毕露、持才傲物、处事张扬,非常天真地写过《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这样愤青的诗词。吃尽苦头之后,终于悟得“占得人间一味愚”的智慧;大英雄变成了小人物,在吃饭温饱都成问题时,却依然能坚持自己的民本主张,不为柴米丢失理想气节,生发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壮志。终寻得“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看得几清明”的顿悟。

  

    有些人评价苏轼一贬再贬,是因为他是一个“低情商的大炮”。这个评价有些偏重结果导向,有失偏颇。做“直臣”不是情商的问题,是价值取向做出的选择。仁宗二年,苏轼应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务实爱民之情,才是真正打动主考官欧阳修的地方。文中论道“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在为母守孝期间,苏轼在《策别训兵旅二》中写到,“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爱民、惠民、敬民的思想深深熔铸在苏轼的思想深处。知己恩师欧阳修对他说:“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告诫他在利益得失时要把持住自己,不要为了利益放弃自己坚持的道。

  

    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有人追求人伦亲情,有人追求友情知己,有人追求物质,有人追求权力。自古以来,选择做“直臣”的有被砍头的、有被诛九族的、有被鞭尸的……但再严苛昏聩的朝代依然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去做“直臣”,他们都是情商不够吗?苏轼是对各种学识都熟烂于胸、随用随取,引经据典从不翻书的一代文宗,他比谁都清楚做“直臣”的后果。他的文章里就说道:“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争而死,盖数百人”。且经历了100多天几乎丧命的“乌台诗案”;经历了30年起伏贬谪“我贫如饥鼠,长夜空咬啮”的窘境;尝尽“酒贱长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的失落,他还是不能做到“北客南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题诗”。我们要庆幸他生在严禁诛杀士大夫和言官的宋代,一个重视文人的朝代,我们要庆幸皇权与士大夫及各方利益的博弈,为“坡仙”留下了生存之机。

  

    世上没有那么多两全的中庸之法。身在皇权的封建社会,却坚持“君权民授”的民本立场,不得志其实是应该的代价。“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选择了光明,那就不要埋怨风雨兼程。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莫听穿林打叶声”里最大的智慧。

  

    即使朝廷有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书公事的禁令,从苏轼到苏东坡都能以亲力亲为的实干家精神做到以民为重、顺乎民意、为民争利。在杭州疏浚运河淤泥、修筑西湖堤坝;在密州抗旱灭蝗、抓捕盗贼、厉行法度;在徐州抗洪护城、救济灾民;在扬州开漕运、废除花会、减免税赋;在海南制药为民祛病,开荒种水稻,开学堂使“蛮荒之地”出了第一位举人、进士,开人文之盛。时至今日,在海南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东坡墨、东坡话,无不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眷恋和感激。

  

    “宁为民碎、不为官全”的苏东坡,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民本”思想的价值和理想追求,在宦海失意中“遂了平生意”。他始终以内心强大的生命力迸发着创造力;历尽磨难不改其志,渡尽劫难不失节操;守住了乐观、持重、朴拙、豁达的自我,给后人留下永远丰盛的生命体验财富,这才是“坡仙”过了千年仍被世人爱戴的内核。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纪念焦裕禄的词,“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对于爱护老百姓的贴心人,值得老百姓永远铭记。


↑上一篇:秋 意
↓下一篇:相 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