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文化
- 地矿文化 >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
——“追寻红岩印记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团委组织开展的“追寻红岩印记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先后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周公馆、渣滓洞、白公馆,观看了实景演出《黎明之前》,接受了一次难忘的红色精神洗礼。
站在我们地质人的角度上,红岩是一种地貌,也称丹霞地貌,国内最著名的是张掖丹霞地貌公园。这是一种十分壮观罕见的自然地貌奇观。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个人觉得,我们地质行业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也是红岩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周公馆、渣滓洞、白公馆的参观中,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站在后来者的立场,知道这个国家走了怎样的道路,我以一个后人的角度观望时,才终于感受到这份鲜活。300多位红岩英烈牺牲时,平均年龄30岁。30岁,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一切,都是他们与那腥臭腐朽苦苦斗争换来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那是一种未知的博弈,这个国家该如何转向,文化政治、军阀民众、资本地主,每一桩每一件都需要被争论被选择,于是,刚劲的风骨站出视线,永不熄灭的灵魂踏入牺牲。
党的发展,实与“青春”二字难以分开。青春洋溢,热情如火,激情、热血、气节、昂扬,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那个时代就是他们这一批青年,为了信仰,为了一个目标,为了国家,向着压迫和腐朽,披荆斩棘,他们却没有活到他们为之奋斗的新中国成立。或许有遗憾吧,或许看到我们,又会欣慰吧,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他们奋斗拼搏所追求的,他们靠着满怀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坚持到了最后,他们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也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
看着看着,耳边突然响起《如愿》的歌词:“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我们如你们所愿过上了你们所期望的日子,我们也将继承你们的遗愿,今日中国巍然屹立,傲视四方,民族复兴的使命由我们担当。国强则民安,民进促国强,我们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应心怀“国之大者”,树立“强国有我”的决心,以实干带动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敢于挑战“卡脖子”难题、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新动力。